(SOUL運動誌/提供)
站在拉斯維加斯的集訓場地,Mike Krzyzewski看著這群NBA明星在場上揮汗奔跑時,或許會想到20年前那個大熱天的午後。那是1992年7月的蒙地卡羅,在一座鎖上門,沒有任何記者在場的籃球場,那支被人們冠上夢幻之名的籃球隊正在分組對抗。
Charles Barkley奮力撞開Karl Malone灌籃,David Robinson和Patrick Ewing互不相讓,而Magic Johnson則卯上了Michael Jordan。即便只是練球,這群人的好勝心仍然不能忍受任何失敗,於是比賽越來越激烈,直到Jordan一次次華麗的得分,最後接管了比賽。
這支球隊裡有11位球員和3位教練後來進入名人堂,十位球員在四年後入選NBA史上50大球星,整支球隊在18年後一起入選名人堂。如果有哪場比賽是籃球的最高境界,這場幾乎沒人親眼目睹的練球就是答案,而當時的助理教練Krzyzewski是觀眾之一。
20年過去,「K教練」不再是那個被Barkley大呼小叫的助理教練,他是美國隊的總教練,這支球隊有著Kobe Bryant、LeBron James、Kevin Durant等頂級球星,還有防守專家Andre Iguodala、籃板高手Kevin Love和得分好手James Harden。如同過往的每一支美國隊,他們在奧運的目標只有一個,那就是金牌。
而這兩支球隊組成的背後,都是因為失敗的痛苦。
誕生
打從籃球被納入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以來,就一直是美國的奪金保證。儘管國際籃總禁止了NBA球員參加奧運比賽,但是除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充滿爭議的敗給了蘇聯,1980年因為抵制蘇聯入侵阿富汗沒有參賽外,他們在奧運籃球場上曾經連勝71場比賽,寫下七連霸紀錄,在1988年漢城奧運舉行前,他們的歷史戰績是86勝1敗,得到九面金牌。
1988年,還沒進入NBA的David Robinson、Dan Majerle、Mitch Richmond等大學好手來到漢城,不過這次他們敗興而歸。他們只輸了一場球,卻是最關鍵的在準決賽以76比82輸給了蘇聯,最後只能帶回銅牌。這是美國隊在奧運籃球史上的第二敗,卻震撼了美國。
儘管很多人現在說,1992年夢幻隊的成軍,是因為隔年國際籃總取消了NBA球員參加奧運籃球的禁令,但是其實多數人知道,他們是為了雪恥。老布希總統說他們需要重新拾起他們的光榮感和自尊心,聽起來不止像是一場籃球賽,更像是一場關乎國家認同和榮譽的戰爭,正如同Patrick Ewing所說:「我們派出了海豹突擊隊,我們是精英部隊中的精英部隊。」
這批精英部隊成功的達成任務,他們以平均44分的差距橫掃了所有球隊,順利帶回了似乎本該屬於美國隊的金牌,而這種集合NBA球星的組隊方式也從此成為慣例。
但是復刻總是會少掉一些韻味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,球員開始對上場時間多寡有意見。2000年雪梨奧運,儘管他們還是帶回了金牌,但是準決賽時立陶宛隊奪框而出的逆轉三分球,讓山姆大叔嚇出了一身冷汗。
而2004年的雅典奧運,對美國來說更像是一場噩夢。來自歐陸的球隊用精準的擋切打得美國隊手足無措,而殘破的外線更讓情況雪上加霜。美國隊只拿到銅牌,最糟糕的不是輸給立陶宛或阿根廷,而是以73比92輸給昔日的殖民地波多黎各,而19分的差距是美國隊史上最難堪的敗仗。
雅典的恥辱讓美國籃球界更認真地看待奧運,他們把雪恥的責任交到經驗豐富的Jerry Colangelo手中。Colangelo籌備了一個長達三年的計畫,坐下來和每一位球員面試,聽他們說自己想要代表國家出征的原因。最後他選出了一個由33位球員組成的人才庫,再從中選出得以披上星條旗戰袍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的成員。
但是當2008年奧運展開時,美國隊已經有了超過70次練球和29場練習賽的經驗,幾乎是四年前的四倍。他們是有備而來的,而這支被稱為「救贖之隊」(Redeem Team)的球隊也不負期待,帶回了金牌。
今年的美國隊成員部分來自於2008年的那支救贖之隊,當他們在四年前擊敗西班牙拿到金牌時,有一半的成員當場允諾四年後要再度相聚,當他們再度穿上戰袍準備出征時,他們知道儘管這件繡著USA的球衣拿在手中感覺輕盈,但是穿上身後卻無比沉重,那是一種不能失敗的壓力在肩膀上,不只是勝利,這更關乎榮譽。
(SOUL運動誌/提供)
影響
而當美國隊奮力爭取金牌時,西班牙可能會是他們的一大阻礙, Pau Gasol這種靈活的長人能在禁區帶給防守者很大壓力,也能居中策應,還可以用外線牽制對手。他們會成為美國隊的一大勁敵──只不過,這支勁敵的誕生,或許還是因為夢幻隊。
20年前,只有12歲的Gasol已經長到超過190公分高,籃球順理成章地變成他最喜愛,也是最擅長的運動。一年前,他的偶像Magic Johnson因為感染了HIV病毒宣布退休,這對Gasol小小的心靈造成莫大影響。當時,他立志要成為一位醫生,並要找出治療愛滋病的方法。
一年之後,Magic Johnson來到了Gasol的家鄉巴塞隆納,Johnson、Bird和Jordan這些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籃球明星出現在自己眼前,用他們華麗的球技征服了所有人,當然也包括了年紀輕輕的Gasol。
20年後,儘管Pau Gasol真的唸了醫學院,但是他沒有成為醫生,現在他已經長到213公分,成為洛杉磯湖人隊的一員,也是西班牙國家隊的當家中鋒,當年的籃球偶像已經一一退休,但是那年的夢幻隊依然在他腦海中盤旋不去。
Pau Gasol不是唯一一個人生道路因為1992年的夏天而改變的孩子。母親是德國籃球員的Dirk Nowitzki那年也是12歲。在阿根廷,牆壁上貼滿Jordan海報的Manu Ginobili那年15歲。10歲的Tony Parker帶著黑人籃球員的父親血統,在法國打起籃球,而15歲的Peja Stojakovic已經擠進了南斯拉夫的職業球隊。
夢幻隊打出華麗的籃球饗宴,更讓籃球跨越了族群和國家的疆界,西班牙、義大利、墨西哥這些國家文化各異,但都被籃球深深吸引。Jordan成為向來熱愛橄欖球的紐西蘭人心中最愛的運動員,而即使在共產黨統治之下,中國大陸的學童也把Jordan和周恩來並列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人物。
20年後,這群看著NBA球星長大,模仿著Jordan吐舌灌籃的孩子逐漸長大,就像在美國長大的孩子,他們同樣也能把籃球耍得出神入化,並且更早就在歐洲踏上職業籃球的道路,然後再逐一來到NBA發光發熱。1996年,破紀錄的六位外籍球員在選秀會上中選,兩年後,Nowitzki穿上小牛隊球衣,後來成為史上第一位來自歐洲的聯盟最有價值球員。在巴塞隆納奧運結束的隔年,NBA只有來自18個國家的21位外籍球員,現在,NBA裡已經有188位外籍球員。
當美國隊在倫敦開始往金牌之路大步向前邁進時,他們要面對有著Luis Scola的阿根廷隊和Tony Parker的法國隊,當然,可能免不了要面對有著Pau Gasol的西班牙隊。而這都是因為20年前的夢幻隊旋風。
挑戰
Gasol能夠站在倫敦奧運的籃球場上也許是因為20年前的夢幻隊,但是美國隊的Kevin Love能穿上紅白藍三色球衣和巴塞隆納可沒有關係,畢竟那時候他才只有3歲,大概只能從日後的經典重播中看見夢幻隊的風采,Love能夠成為美國隊的一員,純粹是因為他的身高和厚度。
6呎10吋的Love和Anthony Davis以及7呎1吋的Tyson Chandler要擔負今年美國隊的禁區支柱,2000年以來,曾經代表美國隊出征的傳統中鋒只有Alonzo Mourning和Dwight Howard。這次倫敦奧運,Howard和Chris Bosh都因傷需要休養,Andrew Bynum婉拒參加,使得這支美國隊的內線球員看起來稍微薄弱一點。
雖然少了具主宰力的中鋒,不過現代籃球的趨勢裡,速度和運動能力才是重點,而球員在場上主打的位置也更為模糊,James不但可以控球也可以成為大前鋒;Durant也曾在雷霆隊擔綱四號位;強壯的Carmelo Anthony足夠在禁區裡攪和一番;Iguodala可以從後衛守到前鋒;而Russell Westbrook和Deron Williams也是控球和得分均可的雙能衛。不像過往的美國隊,這支球隊可以排出多種變化的場上陣容,不但增添了他們進攻的靈活性,更可以打出他們最擅長的快速球風。
對於歐洲球隊來說,這樣的陣勢也許更讓他們傷腦筋。這些體能勁爆的球星能讓K教練不用採取包夾防守,經驗老道、搭配純熟的歐洲球隊擅長的是利用傳導破解包夾防守,但是一對一防守時,他們體能上的劣勢便會展現出來,而美國隊這些球員的外線也可以讓速度較慢的歐洲長人難以提防。
不過奧運畢竟和NBA不同,一場比賽只有40分鐘,比賽時間較短意味著進攻次數更少,因而每次進攻的重要性就更為提高,浪擲外線對進攻效率的傷害會更為嚴重,但是較短的三分線看起來更像是沾滿糖衣的危險誘惑,而沒有非法防守的規則會讓切入進攻的挑戰性更為提高,奧運籃球的裁判尺度比NBA稍微寬鬆,對於那些總是被質疑在NBA享受明星待遇的球星來說,每場比賽的肌肉碰撞都會像是季後賽般激烈。
(SOUL運動誌/提供)
《SOUL運動誌》官方粉絲團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SoulSportsMagazine
【本文摘選自《SOUL運動生活誌》8月號奧運專刊 http://tinyurl.com/blpakes 】